April  2015 32
《傳播與社會學刊》的新里程碑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Reaching a New Milestone

 《傳播與社會學刊》已經正式成為「國際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的附屬學刊(affiliate journal)。「國際傳播學會」是全球規模最大、最權威的傳播學會,該學會共發行四份學刊:《傳播學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人類傳播研究》(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傳播理論》(Communication Theory)與《電腦中介傳播》(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這四份學刊不僅全部都是「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收錄的學刊,更是學者們公認世界最頂尖的傳播學術期刊。

在今年一月十七日召開的大會中,「國際傳播學會」正式決議把《傳播與社會學刊》收納為該會的附屬學刊。此外,本刊也在2013 年成為「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簡稱TSSCI)」收錄的學刊。能夠成為「國際傳播學會」的第一份外文附屬學刊及TSSCI 學刊,我們倍感榮幸,除了感謝「國際傳播學會」歷任會長及執行委員的支持外,更要感謝本刊編輯顧問委員、所有作者、參與審稿的學者及所有讀者的支持與鼓勵。
 
本刊在2006 年創刊以來,一直嚴守國際學術規範,執行公正的匿名審稿制度,發表優秀的傳播前沿研究,希望使本刊成為國際中文傳播學術研究的主要發表園地與學術平台。重視理論、鼓勵多元取向與跨學科研究是本刊的編輯方針,未來本刊將持續重視具有理論價值的原創性研究,我們歡迎各領域學者採用不同的理論與多元方法,研究新聞傳播問題。無論是質化或量化研究,只要是具有理論意涵的原創性研究,本刊均表歡迎。
 
本期學術對談人大衛.韋佛(David H. Weaver) 教授分析如何構思與進行新聞人員研究及新聞界面臨的挑戰,韋佛教授曾出版多本專書探討美國及全球新聞人員的基本背景、教育與訓練、工作狀況、倫理價值與專業角色。他是全球最頂尖的新聞傳播學者,對談人蘇鑰機教授也曾進行多項新聞人員研究,對韋佛教授的著作及想法有相當的了解。這篇學術對談極具啟發性,值得細讀。
此外,本期學刊共刊登六篇論文。第一篇論文的作者是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徐美苓,她的論文採用內容分析法,探討台灣媒體如何報導替代能源議題。第二篇論文的作者是台灣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李美華,她的研究同時採用內容分析與深度訪談法,分析網路新媒體「低碳生活部落格」如何再現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第三篇論文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林照真執筆,分析大陸地區電視新聞收視率對電視新聞產業的影響。她的這項研究也同時採用兩種研究方法:參與觀察法與深度的訪談法。第四篇論文由台灣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副教授吳翠松和兩位研究生羅宜青、陳羅水共同撰寫,這篇論文結合「戲劇論」和「人情與面子理論」,分析台灣苗栗地區議聘過程之文化與性別意涵。第五篇論文由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陳品皓執筆,他的論文採用社會調查法分析台灣《蘋果日報》讀者的特質與政治態度,並比較台北市和高雄市《蘋果日報》讀者的異同。最後一篇論文的作者是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卞冬磊,他的論文分析晚清時期的中國現代報刊,探討晚清文人如何將報刊視作知識的來源。這六篇論文採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新聞與傳播問題,充份展現本刊重視理論與多元方法的特色。
 
We are delighted to announce that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has been accepted as an affiliat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 Launched in December 2006, the journal serves the rapidly expanding research community in Greater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Our mission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advancing Chines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state-of-the-art research articles. The journal will continue its steady growth by emphasizing theory and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by ensuring fairness in reviewing manuscripts.
The current issue features six research articles that examine news coverage, media audience and journalistic practice. For the academic dialogue, we invited Professor David H. Weaver to share with us his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on journalist and journalism research. He believes that among the more productive directions in journalism research are studies of agenda setting dynamics, especially between newer social media and more traditional news outlets.
 
本文引用格式
羅文輝(2015)。〈《傳播與社會學刊》的新里程碑〉。《傳播與社會學刊》,第32期,頁v–vii
 
Citation of this article:
Lo, V.-H. (2015).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reachinga new milestone. Communication & Society, 32, v–vii.
No.66  2023 October
No.65  2023 July
No.64  2023 April
No.63  2023 January
No.62  2022 October
© 2017 Communication & Society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