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就快過了,回看這一年,眾所期望的社會公平、社會保護、環境食品安全與對人權的尊重等等,進展緩慢。香港的社會運動與民主抗爭持續加溫,人們對威權管治越來越沒有耐心,希望在可見的未來,實實在在地落實普選。同樣的,台灣民眾對於環境保護、社會保險、市鎮建設、人力資源等建立美好未來基石的缺乏,開始一波新的社運。連將中國擺上世界經濟大國的共產專政也無法全方面消聲圍堵非主流的言論表達與社會抗爭。2012 年雖然有從太平洋深海冒出的海怪殘害地球,但地球上的人類為保衛家園和生命,數十年與海底怪獸抗爭到底。雖然這是今年暑假最賣座電影《悍戰太平洋》(大陸譯《環太平洋》)的故事情節。但類似的情節在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不斷地真人真事上演。正因為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在各個不同的據點,人們對公共事務與公共議題,不管是以在線或線下的方式,都積極參與,並在必要的時候,冒?觸犯法例的危險去干擾政府部門的執行。
一個社會的構成需要傳播,不管是甚麼方式、以何種語言或哪些媒介,傳播是社區意識建構的第一步驟。《傳播與社會學刊》的使命之一,期以嚴肅的學術理據與積極入世的社會參與,記錄分析周遭的社會變化。李豔紅的〈文化資本、傳播賦權與「藝術家」都市空間抗爭:對J市藝術區拆遷集體維權行動的研究〉以文化資本的角度切入,分析藝術社群如何運用專業身分去取得傳播權,進行社會抗爭。與這篇文章相呼應的是傳播論壇的〈「連結性行動」的邏輯:數字媒體和個人化的抗爭性政治〉一文。這篇由史安斌、楊雲康翻譯的得獎論文,討論數字媒體所提供的連結網絡為傳統的集體行動帶來甚麼樣的形變;而被線上媒體啟動的集體社會抗爭運動,究竟有怎麼樣的實際效能等問題,在這篇譯文中有細膩的分析。本期另四篇論文分屬新聞、 媒介生態、公共關係和健康傳播等領域。李小勤與郭中實合寫的〈都市受眾的傳媒使用與傳媒功能認知:以廣州為個案〉以科學的數據分析,呈現當下大陸傳媒受眾對傳媒功能認知的三個面向拓譜。 吳翠松以媒介生態的觀點去闡述聽覺障礙大學生的文字敘事結構與特色,讓我們看到視覺文字傳播與聲音口語傳播可能產生的溝通差異。陳虹與梁俊民合撰的〈風險社會背景下中國大陸健康傳播研究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整理了過去二十年大陸傳播學與公共衛生的交集,對未來大陸健康傳播的方向與發展有一定的啟示。 黃怡芳與李秀珠的〈組織形象修護之效果:檢視危機歷史及危機回應策略之影響〉討論近來很受注意的危機管理研究,並以模擬的個案分析來探討有效的危機處理與策略。
Communi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community. Without it, communities fail to cohere. In a time of tremendous anxiety over sustainability, most communities are contending with perceived shortcomings. With increasing demands for social security, equality, democrac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re at the fore in documenting and examining new waves of social contention. In this last issue of 2013,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features two articles on social contention, one of which discusses the contestation organized by Chinese artists over urban planning and another concerns a new form of contentious politics enabled by digital networks.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re committed to the interstices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for our vision of a brighter future.
本文引用格式
葉月瑜(2013)。<美好的未來與社會抗爭>。《傳播與社會學刊》,第26 期,頁v–vii。
Citation of this article:
Yeh, E. Y. Y. (2013). Into a brighter future:Contentious politics and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6, v–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