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8 46
中華復興與傳播學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今年恰逢戊戌,12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維新運動,看似失敗了,但其播下的火種,終成燎原之勢,摧毀了專制王朝的基業,為中國的復興開闢了道路,儘管後來又歷經曲折,但中國人民追求光明和進步的意志不可悖逆,在此意義上看,40年前啓動的改革開放,又何嘗不是當年戊戌變法的延續?

值得回味的是,百多年前的覺醒,伴隨著新聞學的呼喊,而40年前的躍起,融入了傳播學的助力。之所以如此,固然不乏機緣巧合,但放眼世界格局和歷史長河,則無非一再佐證了媒介與變革、傳播與社會之間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

誠然,媒介對變革或傳播對社會的實際作用,不能誇大,但也不能縮小,一方面,「傳播不是萬能的」,另一方面,「沒有傳播是萬萬不能的」。

我們身處的傳播學(從學理角度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新聞學),就是這樣一門擔負著探索傳播(包括新聞傳播)規律、培養媒介(涵蓋各種媒介)人才、推動社會(涉及各個領域)進步之使命的重要而獨特的學科。

我們欣喜地看到,40年前在中國大陸起步的傳播學,在先行的香港、台灣同仁的幫助下,逐步與國際接軌,並與已有的新聞學結合,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學科建設、社會服務,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顯著的成績。

不僅如此,近十多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傳播技術的強勢崛起,空前突顯了傳播與媒介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能量和功效,與此同時,也空前提升了傳播學的存在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於是,中華復興的宏大目標與傳播學人的踏實努力,就真真切切地連接起來。

僅從本期刊登的幾篇論文看,也不難感受到這一學術與社會積極互動的可喜生態──學科研究的質量不斷刷新,及時而有效地回應著公眾議題的呼喚。

其中,兩篇論文聚焦於政治傳播,即: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麗紅副教授的〈轉型中國基層政府政務微信創新擴散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鄭婷宇碩士生、林子倫副教授的〈鍵盤參與:從「零時政府」檢視黑客社群協作式的公民參與〉,皆為視角新穎、方法嚴謹、觀點獨到的佳作,前一篇考察了政務微信在中國大陸的實態和實效,深化了我們對技術與政治、網絡與治理之間複雜關係的認識;後一篇基於「零時政府」這樣一個網絡社群的理念和實踐,探討了公民對政治的「鍵盤參與」在台灣如何從虛擬走向現實,兼具實際價值和理論意義。

另一篇由澳門大學傳播系馬志浩博士生、吳玫副教授撰寫的〈社會資本、互聯網使用與自評健康: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實證研究〉,著眼於健康傳播,採用全國性數據,實證分析了網絡使用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亦頗有啓迪意義。

除了以上論文之外,由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約翰帕夫利克教授與香港恒生管理學院李少南教授進行的學術對談,以〈新媒體對新聞業的衝擊〉為題,評說技術與媒介、個人與社會的現況、變動及未來,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尤其是最後對媒介機構提出的三點希望「創新、求真、為民」,堪稱點睛之筆。由香港浸會大會郭中實教授提供的以〈受眾心目中的傳媒公信力:研究評析〉(Media Credibility in the Public Mind: A Critique)為題的雙語論文,則以扎實的研究結果,與之形成呼應:媒介如何「取信於民」?進而「造福於眾」?這一課題,不僅對中國復興,對各國發展,乃至全球走勢,都可謂事關緊要,任重道遠。

 

40 years ago, China began to reform and open up economically, politically and socially. At around the same time, communication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Over the past 40 years, mainland Chinese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 have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ized with the help of pee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this issue, we invite Prof. Paul Lee to embark on an academic dialogue with Prof. John Pavlik, discussing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on journalism. We also publish three research articles and one bilingual research article, a thought-provoking examination of media credibility in the public mind.

 

本文引用格式

張國良(2018)。〈中華復興與傳播學〉。《傳播與社會學刊》,第46期,頁vviii

 

Citation of this article:

Zhang, G. (2018).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46, vviii.

 

No.69  2024 July
No.68  2024 April
No.67  2024 January
No.66  2023 October
No.65  2023 July
© 2017 Communication & Society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