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09 10
視覺‧文本Text Image
視覺社運:艾曉明、卜衛對談
  (2852)
作者 籌劃:馬傑偉 統稿:周佩霞
Author
摘要 本期的「視覺.文本」,主題是「視覺社運」。視覺電子媒介的發達,為視覺社運的發展提供一個極為有利的空間。Thompson(1990)就提出,電視媒介跨越時空傳播及可見性的特性,不單使統治者受制於人們的「監控」,同時對於跨地區社會運動的組織與傳播也非常有效。Thompson 有關視覺媒介「可見性」的分析,精確地說明了視覺社運中再現的權力政治。但是,Thompson 對於電視作為一個特殊、以中介式準互動(quasi-mediated interaction)推動的公共領域的論點,則首要建立在民主社會制度的基礎上。當一個社會的大眾媒介空間受到政府嚴密監控時,視覺社運中有關再現權力的爭鬥方式與渠道都跟民主社會有所不同。

本期的視覺社運,就特別邀請了兩位在中國內地非常活躍的視覺社運學者艾曉明與卜衛,跟我們分享視覺政治與中國社會的關係。本期的視覺社運由兩大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是卜衛與艾曉明發起及參與的視覺社運項目的圖片選輯。第二部份是兩位學者的對談。對談又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視覺再現的權力」,這一部份連接視覺社運圖輯,兩位學者跟我們闡釋她們及弱勢社群如何運用不同方式的視覺文本如展覽、話劇、錄像等,獲得賦權。她們的闡述,一方面展現了視覺的直觀可見性作為權力角力核心力量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這些在中國非主流媒體出現的多種視覺社運文本,又隱示着視覺社運在威權政府管治的社會脈絡下的特殊性。第二部份的對談「視覺社運與中國社會」,就是兩位學者對於視覺再現理論如何扣連在中國社會特殊脈絡的反省。對談的最後一部份「視覺社運與社會科學」,則把視覺再現權力的討論引伸至學者跟再現主體的關係以及主體性的問題上。這三部份的「視覺社運」探討,共同拼合「視覺文本」如何作為社會科學方法,視覺文本理論的社會脈絡性與及視覺社運作為理論與現實對話的超文本意義。
Abstract
No.69  2024 July
No.68  2024 April
No.67  2024 January
No.66  2023 October
No.65  2023 July
© 2017 Communication & Society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