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傳播與社會學刊》刊登的論文充分彰顯了本刊作為一份提供多元平台期刊的角色。首先,我們可以從本期健康傳播專題,看出美國實證研究學派對華人傳播學者的影響。從50 年代的政治傳播到今天興起的健康傳播,我們看到華人傳播學者從「追趕」或複製(replicate)美國實證研究到今天開始在理論及方法的應用和發展上嘗試創新。不少的亞洲實例和分析,已經不再只是限於亞洲影響,反而,正如李賴俊卿的「專輯序言」所說,在亞洲地區爆發的流行病和相關研究,不僅對亞洲的資訊推廣、危機處理和政策制訂有實質幫助,而且對以「西方價值觀」為主導的健康傳播領域的理論和概念的推展也有所貢獻。
在同一期內,我們看到柯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的對談,可謂與本期專題是「大相徑庭」!然而,這是一個正面的對立!健康傳播專題秉承的是傳播研究中的行政傳統(administrative tradition),目的是為了從傳播的角度去解決與社會有關健康的問題。當然,現在的健康傳播更加複雜,從前大眾社會(mass society)的假設可能已不適用,以往的單向傳播不考慮觀眾的立場和回饋,也需要調整,但這種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傳播目的的研究似乎仍是傳播學術界的主流。
跟健康傳播形成強烈對比是傳媒政治經濟學家柯林.斯巴克斯的訪談,他的主張(無論是政治經濟學或文化研究)是可以歸類為批判學派,批判學派最大的特色是分析媒介和社會中的權力分佈(power distribution),進而分析權力核心和建制(status quo)如何以意識形態作為管理工具,來延續和伸延統治地位。這期《傳播與社會學刊》能夠同
時容納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健康傳播和柯林.斯巴克斯的批判前沿分析,不僅展示本刊的多元性,也說明整個傳播學仍然處於理論的十字路口。
本期的另一個重點,是新媒體研究的興起,魏然在傳播論壇中反覆提出,雖然新媒體研究慢慢取代新聞,成為傳播研究、文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重點,但當代新聞媒體研究的趨勢反而是去理論性、去歷史性和去脈絡性。例如,不少微博研究硬把哈貝斯的「公共領域」套在中國社會進行分析,這種去脈絡性是目前新媒體研究最大的問題所在。
魏然的觀點正好和斯巴克斯提出的問題前後呼應:究竟是「理論驅動研究」還是「研究應該來自現實生活」?魏然指出在中國的新媒體研究中,學者一窩蜂去「研究」,得出大量的數據,但很少探討研究的意義。或許,值得我們反省的是,在華人社會中,我們是否有系統的方法、充足的概念以及新的理論去全面開拓新媒體研究?斯巴克斯關切的問題是中國傳媒研究有沒有「與時並進」,從現代性(modernity)走向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我們問的問題,包括有關新媒體的問題,又有沒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研究的問題會不會對中國未來的變化有任何影響呢?這些才是年輕學者應該追求的學術目標和研究方向。
The current issue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features two rather polarized fields in communication in terms of research tradition: a dialogue with Colin Sparks and a thematic set of articles on health communication. While the former discusses how critical studies—includ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could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society, politics and media nowadays, the latter are empirical studies that examine the various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health campaig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This “coincidence” reflects not only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articles in this volume, but also the continual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t this crossroads, regardless of the research tradition, the research forum by Ran Wei reminds us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contextualizing theory in new media studies in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
本文引用格式
馮應謙(2015)。〈傳播學:理論的十字路口〉。《傳播與社會學刊》,第31 期,頁v–vii。
Citation of this article:
Fung, A. Y. H. (2015).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t thecrossroad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31, v–vii.
|